汉能大船“返航”:私有化方案获准发布,回A有望搭上科创板“东风”
在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公布的676个整县推进试点名单中,早已有超过100个县(市、区)已跟企业签订投资开发协议,且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近期已有部分项目开始并网。
1月18日,由晶科能源主办的2022年光伏技术和市场展望线上研讨会成功举行。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工程院总工程师、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惠星,表示今年以来,光伏设备成本、接网成本以及部分省份要求配置的储能成本提升,使得投资企业将资本金收益率压到极限值也未必能让项目落地。
但是,在采用N型组件后,叠加柔性支架技术等多种方案组合,其收益率测算达标。其开发模式主要为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基地化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方向,分布式占比将持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弃风弃光、开发难度加大、竞争加剧的问题。趋势展望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政策,其取向加速了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跨越式发展。TV 北德技术经理刘亮认为,N型组件具备更高转换效率、双面率,更优秀的温度系数以及更低的衰减。产能10GW,详解晶科Tiger Neo随着N型技术的成熟,晶科能源率先全线贯通了其安徽8GW高效N型TOPCon电池产线,量产效率达24.5%,Tiger Neo系列产能将在Q1正式量产,2022年产能预计将达到10GW。
第三方检测机构就N型组件也进行了相关验证。聚焦到2022年光伏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大基地开工、平价光伏、第二批大基地申报、整县光伏以及户用光伏、各类光伏+、负荷配套项目等将保障光伏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链激烈的博弈下,上市公司当前大规模发行可转债的主要目的还是用于扩产。
作为迄今为止发行规模最大的光伏可转债,通22转债发行预案一经发布后,便受到市场关注。根据发行公告,彼时,通威股份通过可转债拟募资不超过50亿元的资金,用于包头、乐山各2.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的建设。在2020年3月16日赎回当日,该债券价格低至104元。在上市后的四个交易日中,隆22转债价格出现波动,走势几乎与正股一致。
这成为531光伏新政实施后,国内光伏行业首单获准发行的融资案例。以最新上市的隆22转债为例,截至2月23日,该债券价格为126.31元,涨幅1.49%。
这与虎年春节后整个A股光伏板块的调整不无关系。而此次隆22转债,也是该公司上市以来最大一笔可转债融资。彼时,其发行的天合转债规模达到了52.52亿元。至于下游电站发电环节,嘉泽转债(113039.SH)、晶科转债(113048.SH)、九洲转2(123089.SZ)、中装转2(127933.SZ)的发行规模分别为2.88亿元、22.97亿元、2.06亿元和11.6亿元。
在产业链价格博弈情绪有所抬头的背景下,市场对于产业链部分环节一季度的盈利情况表现出担忧情绪。其中,发行规模较大的晶科转债,在去年9月份的盘中价格一度升至211.58元。2月23日下午,通威股份在上证路演中心召开了可转换公司债券通22转债(110085.SH)的路演对此,天合光能在公告中表示,业绩较2020年上升主要有三大原因:1、公司组件出货量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2、公司分布式智慧能源业务实现高速增长;3、随着行业210产业链产能快速释放,210大尺寸组件成本优势继续显现,公司210系列组件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接受度持续提升。
光伏产业发展的浪潮继续滚滚向前,天合光能作为大尺寸龙头企业,势必会在这股浪潮中一往无前。在固有思维中,提高组件发电量往往会首先想到提高组件效率,但光照强度才是影响发电量的最大变数。
2014年,天合光能在一年间七次创造或刷新晶体硅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的世界纪录,其中包括四项晶体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和三项晶体硅组件功率世界纪录。2012年,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两次创造了多晶组件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在光伏核心技术还主要被国外企业掌握的铜墙铁壁中撕开了裂缝。
2016年,天合光伏启动私有化进程,导致公司在扩产上暂时放慢了脚步,让出了组件出货量冠军,但依然以出色实力连续多年组件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三。同时在此过程中,天合光能完成了业务重心的切换。据天合光能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其在美国营收约60亿元,占比约20.4%,毛利率为所有地区之首,高达36.32%。在其它光伏企业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天合光能已开始为其它企业架桥铺路,引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据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6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260GW。让其成为当时中国光伏企业最亮的星,同时也在2014年和2015年蝉联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冠军。
IHS Markit则更加乐观,认为在2022年就可突破200GW大关。但维科网光伏认为,天合光能身先士卒的表现,不仅让其成为了210组件的龙头企业,也是本次业绩大涨的关键。
不一样的光伏龙头业务重心的切换,体现了天合光能对我国光伏市场发展的信心,能取得出色成绩,则是源于其对降本增效的坚守。在收购Nclave后,天合光能多次发布跟踪支架白皮书,向全球客户展示了跟踪支架的优势,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8年5月,天合光能宣布成功收购西班牙企业NclaveRenewable S.L.(简称Nclave),后者拥有12年以上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开发、生产与工程设计运用的经验,全球出货量累计达2.5GW,是全球领先的光伏跟踪支架企业。据伍德麦肯兹发布的2020年跟踪支架出货数据显示,天合跟踪支架出货量排名全国第二,全球第八。
截至2月23日,在59家已发布2021年发布业绩快报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天合光能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居于首位。破冰之后,将为天合光能在美发展扫平障碍。维科网光伏认为,此举很有可能是出于美国清洁能源发展的巨大压力,本土企业难以满足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后续会对进口光伏产品进一步放松。数据显示,在优秀跟踪支架与算法配合下,组件发电量增益最高可达8%。
下游组件企业为降低原材料波动对利润的影响,纷纷掀起一体化浪潮,在硅片、电池、组件这三个环节,进行了垂直一体化整合,但天合光能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2月23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合光能)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告! 图片来源:天合光能公告公告显示,2021年度天合光能实现营收444.90亿元,同比增长51.23%;归母净利润为18.76亿元,同比增长52.64%。
这其中,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筹备建设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天合光能的制胜法宝。维科网光伏认为,在2021年全球光伏产业饱受原材料与海运价格的双重打击下,天合光能能取得如此佳绩。
据外媒报道,此前天合光能及其它中国光伏企业在美被扣留的光伏组件,已在近期释放完毕。在2月23日举办的2021年发展回顾与2022年形势展望线上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预计2022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75-90GW。
事实上,这只是天合光能在成立之初的常规操作,才让其成为了最早一批在美股上市的光伏企业。其中,天合光能210组件累计出货超16GW,占比高达64%,已然成为210组件王者。具体市场方面,2021年中国市场新增装机为53GW,同比增长约10%。2000年,天合光能就已建成中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建筑阳光小屋,并参与编写首个《中国国家独立光伏系统技术标准》。
2006年,在国际资本的支持下,天合光能成功登陆纽交所,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不仅产能大幅提高,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是与日俱增。天合光能在取得巨大成功后,依然没有忘记对降本增效的坚守,选择了当时上下游兼容并未完全成熟的210组件。
在中国光伏产业取得领先后,市场竞争也在一片繁荣中出现变化。同时,维科网光伏注意到,这也是天合光能在科创板上市以来的最好成绩,相较于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12.29亿元),再次有了大幅提高。
在182和210尺寸路线之争中,巨头企业出于上下游匹配的考虑,大多选择182阵营。除以上原因外,跟其着眼于全球可持续发展,以推动光伏平价上网和普及绿色能源为己任的追求也密不可分。
评论列表